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,但到后來,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。
—— 海明威
在被疫情影響的社會經濟下,挑戰(zhàn)與機遇并存,困難與希望同在。
需求永遠存在”,可能會萎縮,但是絕對不會消失。在當前的形式下,誰能抓住新萌發(fā)的需求,誰抓住了新的需求,誰就抓住了新時代的鑰匙。
疫情的時間長達數個月,勢必會造成人們心理和生活習慣上的改變。
遠程辦公、線上教育、生鮮、物流、電商、娛樂。
這些最近大家深刻體會的“宅經濟”。
那現在線下的業(yè)務也紛紛往線上業(yè)務轉變。
從長期來講,這樣一個形式倒逼改革的局面,正是我國大量延續(xù)傳統(tǒng)的企業(yè)去重塑品牌的良機。
所謂品牌又是什么呢?至今還是有很多老板認為,就是他商品上面的那個商標,所以每年都有無數商品至死都沒有人能記住它的名字。
同時,也有無數企業(yè)者認為,做品牌就是燒錢砸廣告,但是對于中小企業(yè)來說,品牌就是你的真情實意,真誠的告訴我在做什么,在想什么,在朝什么方向努力,個人品牌如此,企業(yè)品牌更是如此。
為什么說當前是重塑品牌的時機呢?
這兩天蘇州和上海已經相繼出臺了相關企業(yè)減負政策,而未來會有更多的扶持政策跟上。
除此之外,17年前恰逢是中國互聯網接入設備蓬勃發(fā)展的初期,而17年后的今天,恰逢是移動互聯網內容,從圖文向視頻轉型的初期。
時代提供了展示的平臺,同時又給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時機。
2020年宅在家中的我們需要獲得安慰,需要重拾信心。
我們不但要物質消費,我們更需要的是情感消費。
所謂物質消費,也就是產品的物理功能,產品的功能價值。立足于產品的使用場景,探討用戶實現結果的方式和過程,也就是用戶的使用體驗。這也就是產品經理們刻苦鉆研的方向,找出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“痛點”、“癢點”,發(fā)現新的需求,抓住新的市場機遇。
所謂情感消費,也就是滿足用戶使用時的心理功能需求。立足于生活的使用場景,一個就是用戶的情感需求,一個就是用戶的身份需求。這也就是設計師們不斷嘗試的方向。
在災難面前,人類還是個孩子;
讓人成長的不是年齡,而是經歷;
只有化危為機,倒逼自己轉型創(chuàng)新,才能強身健體。
每次災難下,會倒下一批企業(yè),重新崛起一批企業(yè)。
2003年的非典,在眾多企業(yè)受到重創(chuàng)之時,
劉強東把實體店搬到線上,有了今天的京東;
這一年,馬云順勢創(chuàng)建了淘寶,
從此,互聯網商業(yè)在中國崛起!
在今天的疫情下,中小企業(yè)也應該抓住這個挑戰(zhàn)與機會并存的時機,進行品牌的重塑。
這場疫情,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動蕩性的沖擊,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上升地位。但從在局部看不可避免地會倒下一批企業(yè),也會重新崛起一批企業(yè)。相信我們提前規(guī)劃創(chuàng)新布局,我們會成為崛起的那一批企業(yè)。
穿越疫情,信心比黃金更重要,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是去創(chuàng)造未來!我們曾在黑夜里絕望中徘徊過,然后在天亮后選擇向前走。在創(chuàng)新中浴火重生與在自我救贖中前行,才是企業(yè)創(chuàng)造未來的良藥。